3月22日上午,洞口縣黨性教育基地正式掛牌成立??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肖杰華,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機關支部書記廖軍參加揭牌儀式,并帶領組織部全體機關黨員開展“傳承紅色精神 祭掃革命英烈”清明節主題黨日活動。
洞口縣黨性教育基地位于該縣花園鎮西中社區李家渡,展館與李家渡紅軍烈士墓毗鄰。該基地具有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展廳內懸掛的一幅幅珍貴的歷史舊照,訴說著紅軍長征途中,由賀龍、肖克率領的紅二、六軍團途經該縣時,留下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紅色歷史和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臥倒、快臥倒,隨后從天上落下了幾枚炸彈……”1935年12月21日中午,紅六軍團途經李家渡,突遭國民黨飛機襲擊,敵機丟下六枚炸彈,20多名紅軍戰士不幸犧牲。當時,年僅12歲的王康元正在放牛,一位紅軍戰士舍身撲倒王康元,將其救下,自己卻不幸英勇犧牲。
守墓人王軍每每回憶起爺爺王康元講給他聽的一段往事,感慨萬千。
為了報答紅軍的救命之恩,王家傳下了世代守墓的家訓。第一代守墓人王仁德為烈士修墳立碑傳下守墓家訓,第二代守墓人王康元放棄轉干在家守護英魂,第三代守墓人王水洪視紅軍如父供奉一生,第四代守墓人王軍賣房辭職攜妻回鄉長伴墓廬。時光荏苒,四代守墓人為紅軍烈士守墓近一個世紀,在當地成為一段佳話并廣為流傳。
為了報答紅軍的救命之恩,王家傳下了世代守墓的家訓。第一代守墓人王仁德為烈士修墳立碑傳下守墓家訓,第二代守墓人王康元放棄轉干在家守護英魂,第三代守墓人王水洪視紅軍如父供奉一生,第四代守墓人王軍賣房辭職攜妻回鄉長伴墓廬。時光荏苒,四代守墓人義務為紅軍烈士守墓近一個世紀,在當地成為一段佳話并廣為流傳。
為將這段真實感人而又催人奮進的紅色故事宣講出去,洞口縣委組織部調集縣內精干力量,依托該縣深厚的紅色資源,采取調閱史料、實地走訪、還原歷史場景等方式打造黨性教育基地,進一步弘揚紅軍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深耕紅色文化。
現該黨性教育基地存放著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影片和文史資料,黨員干部群眾可以進入該基地,通過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瞻仰烈士墓、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等方式,寄托對革命先烈的哀思,緬懷革命先烈的歷史功勛;聽講解員講述紅色歷史,瞻仰黨性教育基地室內紅軍長征歷史資料,觀看《世代接續護英魂 魚水情深念黨恩》專題片,學習王家人對紅軍恩情世代銘記,對革命精神虔誠信仰的事跡。
據了解,該黨性教育基地揭牌當天,3家單位的黨員干部到此參觀學習。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單位和社會團體通過預約,前往該黨性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向乾銘)
來源:邵陽黨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