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許,男,漢族,中共黨員,1968年4月出生,中南林學院畢業,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先后擔任洞口縣林業局副局長兼月溪國有林場場長?,F任洞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從青年到中年,連續32年奮斗在月溪國有林場第一線。他堅持走培育森林資源,實施林業產業化轉型的新路,林場先后榮獲“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狀”、“湖南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連續5年被評為“湖南省質量管理十佳國有林場”等多項殊榮。本人先后榮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個人”、“湖南青年五四獎章”、“邵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是綠水青山的守望者
每年初冬時節,月溪國有林場的龍坪山,面積10多萬平方米的濕地水杉林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在林場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曾有部分職工主張把這片水杉林砍掉賣錢給職工發工資?!斑@是大自然饋贈給林場的禮物,砍了就再也沒有了?!苯涍^艱難的思想斗爭,胡小許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奥毠ど钤倮щy,這片林子也不能砍,林子保護下來了,就是為雪峰山留下了一處不可多得的美景?!?/p>
“辦法總比困難多?!痹谒膸酉?,月溪國有林場及時進行經營轉型化危為機,以保護生態資源為主,變砍樹為種樹,大力推動植樹造林,確保森林資源永續利用。
經過多年努力,月溪國有林場森林總蓄積量由原來的35萬立方米增加到98.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56%增加到94.53%,生態公益林面積達8.6萬畝,占林場總面積的74%,石漠化治理0.8萬畝……
突破瓶頸要效益,他是林場發展的引領者
2002年4月,胡小許臨危受命就任月溪國有林場場長。當時的林場虧損嚴重,部分職工選擇離職自謀生路,林場成了一個沒人愿意接的“爛攤子”。胡小許上任后,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林場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盤活國有資產,突破發展瓶頸。為此,他帶領林場一班人四處奔走、招商引資,吸引民營資本510多萬元,興辦了9個木材加工廠,林場一舉扭虧為盈,不僅解決了13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同時為280名林農提供了工作崗位。
二是發展林下經濟,生態經濟雙豐收。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胡小許鼓勵職工利用林場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林場先后組織39名職工到廣西、四川等地考察黃羊養殖、藥材種植等項目,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職工創業熱情。全場42名職工通過發展牛羊豬、中蜂、三文魚、中藥材、反季節蔬菜等項目變成致富能手,并帶動山區林農發家致富。
三是爭取危改項目,圓職工安居夢。2010年,為了實現林場職工“山上一張床、城里一套房”的夢想,胡小許主動向上級爭取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項目,共2345戶、建設資金4579.5萬元。歷時十年,終于在縣城城鄉結合處的苗圃,修建起占地170畝、總投資達4.2億元的棚戶區。
找準病根開藥方,他是脫貧攻堅的奮斗者
洞口縣毓蘭鎮廣育村,是省定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底子薄。2017年,胡小許任廣育村第一書記,并組建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
接到任務后,胡小許深入貧困群眾家中與他們促膝談心,了解致貧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通過走訪調研,胡小許決定把種穇子作為脫貧主導產業,并鼓勵貧困戶同步發展油茶、蜂蜜、養雞鴨等產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即帶動61戶貧困戶191人種植穇子160畝,產量24噸,產值近38.4萬元,人均增收約3000元。時任省委常委、副省長陳向群在洞口縣督查扶貧工作時對月溪國有林場的扶貧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封控四嚴禁”,他是疫情防控的阻擊者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新春鐘聲敲響時,胡小許正帶領林業工作人員在醪田鎮廖某家執行一封控四嚴禁,查封其違規經營的野生動物。
緊急關頭,胡小許靠前指揮,帶隊到12個鄉鎮人工馴養繁殖場所逐一督促檢查,對23個人工馴養繁殖場所實行封控隔離,封控區域達80平方公里。
“群眾利益無小事?!焙≡S依法依規做好野生動物人工馴養及市場清理。為落實野生動物馴養退出補償,胡小許多方籌措資金發放退出補償款554.8萬元,順利引導野生動物馴養戶轉型轉產,轉產收益達1200多萬。野生動物退養工作受到省局的表揚。
倡導新發展理念,他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
“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修建林區水泥公路近130公里,修建游步道近15公里,加快打造水杉林,蘇寶頂,神山休閑公園等一批旅游景點?!苯?年來,月溪省級森林公園的游客量不斷增加,16戶林農通過辦農家樂年均增收近15萬元。
近年來,胡小許帶領月溪國有林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優質的森林資源優勢,建立洞口月溪省級森林公園,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帶動周邊林農有效增收。
“緊緊圍繞綠水青山打造清廉林業?!?020年12月,胡小許調任縣林業局局長,適時提出了“一十百千萬”工程,即:一座森林城市,十個美麗鄉鎮,百個秀美村莊,千條綠色廊道,萬戶美麗庭院。并以此為抓手,全面鞏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推進發展全域旅游,為鄉村振興貢獻林業力量。
來源:華聲在線邵陽頻道